你爱的是孩子还是分数
2021-02-08
一个寒冷冬天的中午,一名高个子男生低头徘徊在个体辅导室门口。显然,他没有想好是不是要主动敲门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经过一番思量,他终于下定决心,敲开了辅导室的门。
交谈中,这个叫小康(化名)的男生告诉我,从初中开始,他的学习压力就特别大。因为同是教师的父母从小对他的要求就很严,期望值也很高,最关心的就是他的学习,对考试成绩格外在意。小学时,小康的成绩名列前茅,压力还没有那么大。可是到了初中,知识容量、难度、深度都增加了,他虽然也很刻苦,但成绩总是不理想。父母发现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关心他的学习上。为此,他们严格规定小康每天的回家时间和睡觉时间,不允许他看电视、上网、看手机,督促他把在家的所有休息时间都用于写作业、复习、做练习。周末也很少允许他出去玩儿。
由于父母的严格约束,小康从初中开始就没有朋友。因为他没有时间和同学以及伙伴们一起玩儿,别人看电视、上网、看手机得到的信息小康都不知道,彼此之间没有话题。
随着交流的深入,小康无奈地告诉我:“到了高中后,我已经被父母同化了,虽然我知道他们只关心成绩是不对的,但我自己也开始只关心考试成绩,不断苛求和折磨自己。每次考试前都非常焦虑,不是头痛,就是胃痛,也复习不下去。考试中因为做题不顺,曾忍不住在考场哭泣,甚至不得不中断考试,冲出考场。我感觉我的心真的被禁锢了。”
渴望有一扇被打开的窗
经过几次交谈和观察,我感觉到小康那颗被压抑和封锁的“心”的背后其实蕴藏着蓬勃的生命能量。我向他询问道:“看来你的心很渴望释放,如果它被释放出来,你想去寻找些什么呢?”他含着泪花说:“我希望去做我愿意做、擅长做的事情。”
原来,小康愿意做且擅长做的事情是计算机编程和设计。他在高中三年中其实偷着研究透了很多个游戏软件的原始程序。为了弄懂计算机程序,小康认真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也想过将来从事信息技术相关的行业。我发现,一谈到计算机,小康的眼睛是放光的、是自信的。而且,对计算机编程和设计的兴趣以及自信,能帮助他学好一系列高考科目,也能让他轻松面对考试。
就这样,我们讨论了小康高考的层级目标,降低了对一类本科的一味追求,选择他有兴趣且有发展前景的专业与职业发展方向。小康认为,这为他开启了一扇窗。
爱是帮助孩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至此,我最大的感触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要能够帮助孩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而不是仅盯着分数。小康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既让小康陷入自卑与无助,也让他失去了友谊、乐趣、实践、休闲等生活中丰富的色彩。其实,学习成绩以外的专长、志趣、实践等,能让孩子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的发展空间,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孩子学习的自信和动力,还可以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白晔(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