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城市记忆又让社区更宜居千名青年设计师推出“微更新”方案
2020-12-04
var contentimageurl = 'http://img.xinmin.cn/xmwb/2019/3/NEM1_20190329_C0323847254_A1593945.jpg';新民晚报讯(记者 陆梓华)里弄小巷空间局促,如何通过巧妙设计,让它生长出更多公共空间,为邻里生活增加温度?老旧小区景观破败,如何在保留一份记忆的同时,为孩童辟出玩了场所,为水泥森林开辟一方都市农田?日前, “创意进社区”上海青年美好空间“社计赛”集聚了千余名青年设计师的智慧,一批为社区度身定制的“微改造”方案出台。今天下午,大赛颁奖仪式暨第十期“平行语宙”上海市青年创意分享季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
图说:获奖选手在分享经验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本次大赛由团市委、市经信委、市规划资源局联合指导,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主办,社邻家承办,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共同协办,是上海共青团引领青年“坚定不移往社区走”的工作探索。大赛自2018年8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区、街镇和青年设计师的积极响应,共收到16个区申报的更新点43个,经踏勘筛选出20个各具特色的更新点,包括张爱玲曾经居住过的长江公寓、共青团的发源地渔阳里以及历史悠久的枫泾古镇。480组青年设计团队、1000多名青年设计师报名参赛,12个省市35所高校、55家设计单位积极参与,选手平均年龄23.8岁。通过街镇打分、专家初评、复评等环节共评选出20个“最佳设计奖”和“网络人气奖”“视觉创意奖”“设计前沿讲”“文化融合奖”“宜居理念奖”5个单项奖。
颁奖仪式结束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童明、禾易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陆嵘、《梦想改造家》总导演段红和浙江大学建筑系讲师许伟舜分享了各自的设计理念和经历。陆嵘认为,简单素雅的生活空间是适合中国人的,她希望用自己的设计打动更多中国人。段红和小伙伴们把设计师的精心和有心带到镜头前,让更多人领略到设计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她也期待这样的点点滴滴,可以产生质变。许伟舜曾在肯尼亚帮助非盈利组织设计围绕贫民窟小学建设进行的社区营造活动,他认为设计师们应该从根源上改变整个社区设计的导向,从而让设计在全周期中都实现对社区的赋能。
童明曾带领团队对南京东路街道的一片老式里弄进行改造。南京东路街道。在不对整体格局做出大改动的情况下,细节处的贴心变化,让居民对这个改造从拒绝到拍手称好。冷清的五金店变身精致的理发厅,也成了居民们重要的社交场所;破旧的厕所外墙,被绿化所取代;空地上竖起大型的“井”字晾晒架,既可晾衣,也可放置花盆,实用和美观兼顾……“建筑的目的是为了生活,通过设计,实现社区微更新,目的是改变社区和邻里的关系,改变紧张封闭的社区氛围。”童明说。